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丰城市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与重点民生领域>治安管理

“7•25”世界预防溺水日主题活动暨江西省“4+1”全民防溺水联合宣教演练活动在丰城市举行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3年7月25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溺水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关于防溺水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化部门联动协作,提高群众安全意识,有效防范人员溺水事故,7月25日上午,江西省公安厅联合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等有关单位在丰城开展 “7•25”世界预防溺水日主题活动暨江西省“4+1”全民防溺水联合宣教演练活动。

在活动现场,丰城市公安局民警为大家进行防溺水预警设施、水上救援装备、应急救护装备展示,红十字会组织老师和学生为大家演示防溺水一堂课和自救互救短剧,中小学校师生代表共同演唱防溺水改编歌曲《孤泳者》。活动现场向学生代表赠送了“防溺水宝典”宣传手册,向志愿者代表赠送救生衣、救生圈。参与式表演、趣味问答等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防溺水知识,提升防溺水安全意识。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模拟群众落水救援演练、无人机定点抛投救生圈救援、浆板救援落水人员等十个精彩环节。

一、模拟群众落水救援演练

“救命啊!有人溺水了!”情指中心接到模拟警情后,按照“1、3、5”快速反应机制,迅速指令特巡警大队、剑南派出所赶到现场开展处置。一墩坝附近的特巡警大队和剑南派出所民警接到情指中心指令后,民警迅速带好救援装备出警,及时向“溺水群众”抛投救生圈并通过绳索成功救援上岸。

二、无人机抛投救生圈救援落水人员

发现有人溺水后,由特巡警大队队员通过操作无人机,快速靠近落水者并开展抛投救援。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的空中优势和地面人员相互配合,通过无人机向溺水者抛投救生圈的方式开展救援,形成空地联动,能够提高水域救援的精准度,同时大大缩短救生时间,提高救生效率。

三、抛投器抛绳救援落水人员

救生抛投器抛绳救援是消防救援人员常用的一种水面救生方式,该器械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向目标抛投救生索,气压越高,飞得越远,主要用于海边、江边、湖边及河边等水上作业场所,可实现超远距离水上作业,陆地上使用时最大抛投距离可达200米。

四、利用动力救生圈救助落水人员

自动救生圈使用操作简单,应对复杂环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风、抗浪性能,适用于救援人员一时来不及开展救援或不具备游泳技能等场景。有人落水时,救援人员把自动救生圈往水中一扔,然后遥控操作救生圈,快速移动到落水者身边,当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就可以将其带到安全地方,避免了救援人员下水的安全风险,解决了救生圈抛投不准等缺陷。

五、桨板救援落水人员

桨板是国内新近兴起的水上运动。特点是轻便、易携带、易操作、效率高,适用于各种复杂水域的救援任务。演练队员操作桨板快速接近落水人员,接触到落水人员后,让落水人员手搭桨板边缘,防止落水人员突然溺水或被水流冲走,利用桨板的浮力将桨板拉至倒置状态,再次利用浮力和救援队员的拉力,将桨板拉至正常状态的同时,把落水人员拉上桨板,队员再登上桨板对落水人员进行检查,并送到岸边救治。

六、活饵救援落水人员

活饵救援就是把落水人员比作是鱼,救援人员是钩,通过绳索连接,将落水人员拉回救援船只或陆地的救援技术,适用于救生圈无法抛投,救援船只无法靠近时的救援技术。演练队员驾驶救援船只到达落水者附近,因障碍无法靠近时,救援人员背负连接救援船只的绳索,采用“平跳”入水,携带救生装备游泳靠近落水者,帮落水者穿戴好救生装备后,从落水者背后腋下环抱落水者,采用仰躺水面,背对救援船只的姿态,由救援船只上的队员慢慢拉回救援船只进行检查和初级救护,做好人文关怀,再驶回安全区域进行进一步救护。

七、离心式救援救助落水人员

离心式救援救助落水人员是一种利用救援船只快速救援落水人员的技术,其技术要领是快速准确的接近落水者,在救援人员接触到落水者的瞬间,救援船只做U性机动,降低船舷并利用产生的离心力将落水人员轻松拉进救援船只。

八、翻船自救演练

翻船自救是水域救援人员必备的一项救援技能,一般用于橡皮艇倾覆自救,作用是救援人员在驾驶橡皮艇执行水域任务发生意外如巨浪、碰撞、重力分布不均造成倾覆、船员落水时,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利用救援绳将船只拉回正常作业姿势并将落水的救援人员和被救群众救回艇上,化险为夷。

九、摩托艇救援落水人员

摩托艇灵巧,高速,易机动,抗风浪性好,江西蓝天救援队是较早把摩托艇技术运用到应急救援中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2017年江西修水特大山洪救援任务中,摩托艇在汛情侦查,重要人员和物资转运,夜间值班警戒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心肺复苏”演练

市红十字救援队队员模拟对溺水群众做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又称CPR,是最重要的抢救心脏骤停的救命技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维持血液循环,保证人体器官氧气和血液的供给。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存活率近50%,因此尽早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生命。

省公安厅、省红十字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等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宜春市、丰城市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并观摩演练。公安民辅警,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红十字会志愿者,消防救援、社会救援组织等共计300余人现场参加此次活动。

我省公安、教育、团委等部门广泛发动师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观看,我省新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观看人员超过2000万人次,点赞人数超45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起到了良好社会效果,得到了广泛好评。

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溺水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压实各方责任,凝聚工作合力,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全面推进“4+1”工程建设,共建成防溺水“四个一”设施点位5898个,维护修缮点位1456个,新增点位193个,全力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成长。重点推动中小学全覆盖开展防溺水教育一堂课,让学生与家长同堂上课,强化学生敬畏意识、家长责任意识,共开展防溺水课堂3692堂,覆盖学生755752人,覆盖家长532375人,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536563份,实现了政府有措施、社会有联动、家长有责任、学校有警示、学生有觉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