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中的培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双减”政策的稳步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重视点状知识而忽略数学知识结构和内在关联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正逐步被以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为主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的多元的教学创新实践中来。本文即是以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中的培养为主题,在分析单元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按照数学教材去教学生学习和掌握碎片化的数学知识是没有价值的,而应注重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梳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助力学生在探究和发现统一知识结构下,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理解并解决数学维度的共性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眼光、数学视野、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特别在“双减”深度实施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题海战术”不复存在,作业量的急剧减少,更驱动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持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依托单元结构化教学,教师得以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数学知识点进行链接和整合,启发学生依据不同的知识点探究和接近知识的本质,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其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品质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具体而言,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教学中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多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学生的思维多处被动驱使的状态,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多数无法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因觉枯燥反感而昏昏欲睡,教师因学生互动较少而缺乏激情的现象。鉴于此,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载体,以单元结构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继而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摒弃传统的按部就班讲教材的教学思路,而改由利用多媒体设备,融入信息化技术,以创造出“连点带面”的单元结构式链条,以吸引学生沉浸其中。如,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提前播放制作好的“趣味图形重拼组”动态视频,演绎将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组成正方形,将两个房屋图形的房顶的两个三角形单独拆出,重组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一个玩具滑梯中的梯形部分进行割补形成新的长方形等,由此在富有视觉刺激的新奇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快速送入课堂,在感受图形拼组的乐趣中,初步理解和生成“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继而引入“面积”这一主题。同时,教师再以不同图形的面积为引子,引入同一类的“三角形面积”“圆的面积”“梯形面积”等横向知识,从而构建出系统的有关面积的横向知识结构;再由“多边形面积”引出“立体图形体积”,并演示从多边形到多边体的动态变化过程,由此构建纵向的有关多边体的体积计算这一纵向知识结构。此后,教师再以组成不同立体图形的多边形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探究和感受多边形与多边体的面积、体积关系和计算方法,最终形成纵横联合的单元知识结构。如此,学生既从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神奇,感受到数字、概念的客观存在,又初步建立了空间几何的概念,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眼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