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措施探究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学生减负制度措施,使学校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作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措施,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能够促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能够减轻家庭额外的教育负担,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双减”视角,在分析小学语文课后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措施,旨在提高语文课后服务质量。
“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发展息息相关,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并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多举措落实课堂提质增效目标,在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中,课后服务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决定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意义显著。但是,课后服务作为新教育政策落地后催生的新事物,大部分教师在课后服务目的、功能定位、实践操作等方面,存在认知不足问题。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双减”政策解读,准确了解课后服务意义和作用,才能在思想行动上提高执行力,积极探索多样化举措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赋能。
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内容的核心部分,指的是学校机构基于家长自愿授权委托下,组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种补偿性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包括不限于功课辅导、照顾生活等,确保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既能够避免学生时间与家长时间冲突,减轻家长的接送麻烦,又可以能够通过校内课后服务替代校外培训机构的托管服务及学业培训等,有效降低家庭额外教育培训支出[1]。此外,课后服务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提供高质量课后服务,可以显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而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2]。由此可见,在“双减”政策实施环境中,小学语文课后服务价值显著,包括不局限于减轻学生负担、课堂教学质量提质增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