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与做法
随着“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由传统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向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上转变。而在“双减”背景下,将革命主题拓展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能助理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锻炼良好的意志品德,又能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即是以双减背景下革命主题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考与做法为主题所作的探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路径之一,即是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给明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深度挖掘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因子,使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能得到体现。而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能以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助力,其无论对学生个体核心素养发展或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意义非凡。具体而言,双减背景下将革命主题拓展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双减背景下拓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是拓展学生认知视野,助力学生积淀文学素材和提升文学素养的关键路径。但由于传统拓展阅读多以单一的学生自主“阅读”为主,阅读氛围难免枯燥,不利于以阅读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鉴于此,将革命主题拓展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为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力其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相关语文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抗日电视剧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视听觉刺激中,更真切地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百姓生活的艰难黑暗,以使学生在新奇的与现实生活看似“脱离”的情境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和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可在讲授课文中涉及的具体的语文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融入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青年精神、心理成长历程的书籍文字片段,继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同一个时代和政治背景下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附件: